何中华:柔性智慧:中国文化的主线——以《论语》为中心考察
尽管从人力资源供给的角度来看,最乐观的估计是未来15年,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仍会每年向工业部门转移600万至700万的产业工人,但根据人口经济学家的预测,人口红利的转变节点将会在2015年出现,未来20年,我国的老龄化现象将变得非常严重。
整个开发的运作机制在这个世界上绝无仅有,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但是,仔细一想,既然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如同房开商们所说的是市场经济,房价是经营者自主制定的,为何不限最高分——最高价,而要限制 最低分——最低价呢?实际上,当购房人与房开商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并以此办理房产权证时,房屋产权部门对价格较低的合同购房价不予认可,而是强行按照房管部门公布的该地段的房价提升消费者的购房价并让其交税。
可见,当购房者的合同价被认为低价时,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去掉一个最低分,强令购房人按高房价交税。因此,房地产开发不是单纯的房开商一家之事,板子打在房开商一家实属不公。房价之所以调不下去,关键是,地方政府垄断了土地的出让,秉承地方政府旨意的官方媒体控制了宣传话语权,国有商业银行又利用央行的印钞以及大量的存款将天量资金投入房地产开发。可见,在各方利益的博弈下,中央调控楼市的措施与房开商、地方政府、传媒集团相比,不仅在宣传方面甘拜下风,甚至在调控措施的全面性方面也不平衡。而当房开商单方面将房价提升到超过美国、日本等国的房价时,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却听之任之,以所谓市场经济为由视而不见,这种去掉一个最低分的售房行为,是哪一国的市场经济?简直就是只准房开商放火,不许百姓(购房人)点灯的市场经济。
由此可知,小民百姓在强大的房地产链形成的强势利益集团面前,几乎属于引颈挨宰的角色。在地方官员们看来,城市中心早期开发的小高层楼房(七至八层),如果将其抓紧拆除,在此黄金地段建造高楼,寸土寸金,推高的房价会让新的地方政府与房开商赚得盆满钵满,可以满足地方行政奢华的庞大开支。当然,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对京东可能带来一些影响。
进入专题: 阿里巴巴 。外部竞争也逼迫阿里巴巴必须尽快迈上上市之路。3月16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启动在美上市事宜。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体制机制挡住了阿里巴巴在中国内地上市的脚步,剥夺了中国投资者投资资本市场最佳公司的机会。
一方面是其业务虽都是电子商务,但也不完全重叠,各具特色。最可惜的是中国大陆大多数投资者不能投资分享阿里巴巴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失去一个资本市场的最佳投资机会,并且拱手、"大公无私"让给了美国乃至西方投资者。
此刻阿里巴巴如果一直在上市上犹豫不定,不仅耽误了最佳时机,而且从内部治理结构看,给投资者和市场的印象是透明化不够、国际化程度尚浅。赴美上市将使得阿里巴巴集团更加透明化、国际化和内部治理更加法制化、更加完善。这是中国投资者的一大遗憾,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制度体制的悲哀。最值得反思的是中国投资者的缺憾。
阿里巴巴只有赴准入门槛较低的美国上市一条路。奇怪的是,不见中国国内投行的踪影。更为重要的是,与上市后的京东相比,以及与其背后的大股东腾讯相比较,阿里巴巴的非上市公司境地似乎从市场角度看处于不利状态。这是这些投资者的利好和幸运。
有消息称,高盛、瑞士信贷、摩根史坦利、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花旗六家投行将加入这宗超级IPO的承销团队在国内业务有发展潜力的,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
如果没有,大家最后都等着中央政府来救,就是耍流氓。如果中国资本市场的故事被房地产、银行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未来的经济引擎将被海外一扫而光。
我们在准入门槛上设计过为严格,但却很少执行退市政策。从哪里开始切断风险,需要有完善的金融企业破产制度做保障。一次像样的经济衰退,可以保证一个世纪的平稳增长。3月18日、19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召开政策会议。高盛经济学家SvenJariStehn预测,委员会可能会进一步削减月度购债规模100亿美元,他预期FOMC会朝着定性指引的方向前进。但这些企业当时的情况,放到现在也是不符合我国资本市场的上市条件。
无锡尚德一度在美国上演中国故事的神话,最终以退市落幕。中国人只有投资海外才可以分享到中国经济成长的成果了。
应该主要关注两个方面的配置。范媛:在目前的这种经济形势下,您有哪些建议? 金鑫:当然没有人喜欢经济的剧烈波动,但是或许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次像样的经济衰退,一次让大众知道理财产品是可以违约的,股票是可以退市的,银行是可以破产的,甚至地方政府是可以破产的危机。
而不是故事本身的好坏。没有完善备案制、退市制度,未来中国的引擎将被海外市场一并吸纳:我们简单对比一下国内的大型上市企业,和美国的大量中概股,最早一批像网易、搜狐、新浪等企业海外上市的时候,绝大多数都是亏损的,也是企业最需要融资的时候。
没有存款保障机构的建立,谈利率市场化就是耍流氓:目前中国利率市场化过程非常诡异,利率市场化本身是希望借助市场化的手段,达到为中小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另外在估值合理的情况下去配置一些成熟的全球性的大企业。未来随着美国债券市场收益率的走高,汇率的提升,中国面临的债务成本的提高,汇率的调整,以及资本的流出将会重创中国的传统经济。以此让世人知道,国家宁可经济衰退,也要生存环境。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是让我国经济与美国经济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经济上的融合,特别是在实体经济已经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金融领域的融合,从而规避可能的政治冲突。但目前的资金都是在各个金融通道里面转,等进入实体经济的时候成本已经很高了。
如果我们可以有一次像美国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十年,我们才会拥有更加长远的发展。会后,美联储主席耶伦将召开新闻发布会。
而对于中国的中产家庭,应该去了解美国资本市场,有条件的更应该去进行一部分的资产配置。每一桩上市的案例都是一个动听的故事,听故事,并为之买单是投资人的事情,监管部门应该落实的是故事的真实性。
二是投资美国资本市场可以提高外汇使用效率,分担央行投资风险,另外我国的养老系统风险也将分散,不会完全集中在国内。范媛:随着美国经济复苏明朗,QE退出步伐清晰,美国进入温和升值时代已成定局,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来说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 金鑫:去年,有很多中国企业海外大发美元债,利用套息等手段获取高额收益的方式存在巨大的潜在风险。故事无法继续的时候就应该让讲故事的人走,让新的故事开始。如果融资项目得不到回报,各个金融环节又紧密地关联到一起,风险是很大的。
宁可让国有企业破产,人员失业,短期的痛苦也要坚定产业转型。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进入专题: 经济衰退 。
而金融业改革中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是两件事情:一是存款保障制度的建立,这是利率市场化的基础,是国家信用水平的考验。而真正的风险或许才刚刚开始。
在这一点上,挪威的做法是非常成功的。二是完善证券发行市场备案制,严格执行退市制度。